理论宣讲作为传播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做好理论引领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途径的重要突破口,在新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来安县三城镇坚持理论宣讲多元化、特色化,让理论宣讲更“服”基层水土、更“合”群众口味,通过打响“水乡传音”宣讲品牌,让理论宣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升。
推行线下“阵地式”宣讲。“水乡传音”宣讲团通过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传统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宣讲工作主阵地作用。宣讲场所由“大讲堂”搬到“家门口”、工厂车间、实践所站等处,以拉家常、讲故事等形式,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组织“党性教育馆”基层讲解员大赛、“咏诵百年之志·巡礼红色印记” 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挖掘培养一批优秀宣讲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代表,退役老兵等身边模范带动作用,感染、激励身边人。充分利用志愿服务、乡村公益电影、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等活动,围绕党的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开展了活动前“十分钟微宣讲”。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理论宣讲50余场次,参与人数4000余人次,通过用“大白话”“微宣讲”说“实在事”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百姓生活。
推行群众“点单式”宣讲。除了传统的宣讲方式之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宣讲团充分结合时下潮流趋势,走进商场等公共场所,主动深入人群开展宣讲。从小学生群体到年长老人,运用互动式宣讲方式“以群众为主导”,充分聚焦基层群众需求,使自己的宣讲更亲民、更受欢迎。坚持“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持续放大“农家书屋”“大讲堂”“小板凳”等现有理论宣讲特色阵地作用,实施“水乡传音”品牌建设,因地制宜搭建群众“家门口”的理论课堂,开通乡村大喇叭、打造“龙虾小镇振兴学堂”“党性教育馆”等特色宣讲基地线下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抬头可见、驻足可听、随时可学。通过“送戏下乡”等三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理论宣讲与文艺演出一起“下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近一年,开展理论微宣讲10余场,惠及群众800余人。
推行平台“灵活式”宣讲。以公共文化场馆为依托,整合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利用新风堂、本土农产品展厅,图书阅览室等条件,开发“非遗+宣讲”“阅读+宣讲”“书画+宣讲”等宣讲课堂,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搬进党性教育馆,融入日常参观讲解。组织开展文旅研学和宣讲相结合模式,走出一条结合现代农业有机特色、实践科普结合为特点,推出的一条精品宣讲线路。通过专业技术宣讲员,介绍“鱼菜共生”一体化工厂、大棚西瓜的种植技巧、食用菌的养殖方式等进行科普讲解。打造研学旅游品牌,实现农业科技、研学拓展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研学热”带动乡村旅游“火出圈”,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吸引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培育一批百姓专业知识宣讲团队,以“清流河”风景带为主线,将龙虾小镇钓虾塘、垂钓园等项目串点成线,激活农耕文化体验游“周末经济”。目前已开展宣讲100余场,接待社会团队、学生团体、党政机关干部、广大群众8000余人次。(马亚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