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阳县把特色产业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结合,用足用好各类资金,精准实施“微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带头作用,联结带动农户从事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生产经营,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奏响乡村振兴“富”民之歌。
精准定位政策导向,九华黄精变“黄金”
青阳县精准定位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九华黄精,出台《青阳县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系列国字号荣誉,九华黄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20亿元。
一是补助引导建规模化基地。对新增九华黄精种植每亩给予800元补助资金,鼓励群众充分利用山区坡地、林地,采用中药材套种、竹林套种、经果林套种等形式,因地制宜连片种植黄精。目前,全县黄精种植基地面积已扩展到4.5万亩,7年时间种植规模扩大了10倍,仅青阳县九华中药材公司种植规模超万亩,选育高产高效品种3个,入选“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技术支撑推标准化生产。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科技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本土种苗育苗技术研究与实践,制定并推广应用省地方标准“多花黄精栽培技术规程”,黄精种子发芽率从过去30%提高至60%。制定了省级《db/t 3014 地理产品 九华黄精》地方标准,规定了九华黄精产地范围、产地环境、加工工艺、产品分级、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填补了九华黄精产品标准空白。
三是项目撬动助产业化发展。通过资金激励企业技改升级、建立标准化生产规程等方式,进一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近两年,青阳县政策补助2家黄精企业资金255万元,撬动了国家产业强镇、“九华黄精产业 金融 科技”试点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2600万余元,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和科技的瓶颈。目前,全县规模加工企业达14家,青阳华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有效成分提取项目,推动生产工艺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加工产值过亿,成功获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发挥项目叠加作用,稻虾产业量变到质变
稻虾产业是青阳县特色产业之一,面积达5.4万亩。合心村稻虾种植占全村耕地的90%,一年前规模小、产量低,经过深入调研与充分沟通,共导入小项目3个共计249.74万元,稻虾种养规模扩大329亩,实现亩均产量翻番、亩均效益1000元以上。
一是关键技术项目增产量。遴选8户种养示范户,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转型升级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项目实施面积1130亩,占全村稻虾种养总面积的73%;通过小龙虾繁养分离、繁育早苗、一稻两虾等新技术运用,示范户亩均小龙虾产量达150 公斤以上,实现产量翻番。
二是政策补助项目增信心。给予新建10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实施主给予200元/亩的体一次性补助资金,2023年以来共支持4.74万元。2024年,大户凌俊新发展稻虾种养基地200亩,通过强化培育,4月底开始取捕,每天取捕量在1000斤左右,第一年养殖即收益。目前合心村从事稻虾养殖户18户,其中脱贫户3户。
三是夯实基础项目补短板。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基础上,针对合心村稻虾养殖设施短板,开展稻虾种养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创建项目。实施环沟清淤、边坡修整等工程改造提升稻虾田面积1369亩;引导合心村稻虾种养大户投放种虾1.9万斤;实施工厂化育秧、机插秧面积1005亩,打造高标准千亩稻虾示范基地。
小资金培育新主体,衔接项目发挥大效果
青阳县紧紧围绕产业基础、资源资产和市场主体三要素,结合乡村振兴创业园、农业特色优质产业等载体, 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0842万元,实施乡村产业发展项目97个。
一是健全项目组合机制。建立“政府 村集体 市场主体 农户”等模式,先后引入安徽东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东山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九华礼科技有限公司等58家经营主体合作发展,通过平台辐射带动130余家市场主体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58个村集体年增收近600万元,带动2000余群众就业增收,实现政府、村集体、市场主体和农户多方共赢。
二建立资金叠加机制。对项目库内重点项目强化关注,实施资金叠加。前后2年叠加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87万元,帮助杨田镇实施仓储物流及配套设施建设相关项目6个,瞄准电商新业态,以农特产品展销为纽带,聚合本土农特产品资源,盘活改造闲置老电影院礼堂、场馆,建设打造集农耕文化展示、农特产品展销、电商销售平台、仓储服务为一体的电商综合服务园区。吸引“安徽九华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电商企业和50余家农特产品企业加盟入驻,入驻企业年新增销售额超8000万元,线上线下年销售额达3.5亿元,初步形成农特产品电商集聚效应,走出一条集农特产品生产、开发和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工农旅并重、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三是强化项目联动机制。对重点招商项目、联农带农作用明显的项目,强化资金支持。新河镇立足本土养殖业优势,以东山源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以新河镇及周边养殖大户、合作社为基础,以禽蛋深加工为重点,以推广销售为保证,以品牌建设为提升,先后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94万元建设二期钢构厂房项目,企业自身投入1.2亿元,打造集家禽养殖生产、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实现蛋鸭加工立体、循环、规模、生态、服务一体发展,关联带动24家企业入驻发展,2023年企业产值超1.9亿元,带动周边150多户鸡、鸭养殖户发展,带动每户增收10-20万元,带动就业261人,其中脱贫人口1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