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赋能,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发展合力,激活发展动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坚持党建引领,“绣”出集体经济发展“原动力”。始终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专注村两委人员素质提升,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组织全镇12个村(社区)书记、后备力量参加学习区级乡村振兴相关业务学习,对30余名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力量进行学历提升,不断强素质、提能力。每年举办一次“擂台赛”,12名村(社区)干部“擂台比武”,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激发干事劲头。实施农村领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实地训”等方式,不定期对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开展专项业务、政治素质等培训,实现村干部队伍培训人员全覆盖、k8凯发国际版的业务范围全覆盖。2024年举办了财务管理、乡村振兴、党建业务、国防教育、廉政教育、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村社区两委干部赋能培训等十余次培训班;培训乡村干部402人次。
坚持机制先行,“绣”出集体经济发展“牵引力”。完善《上窑镇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上窑镇村干部绩效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在党员干部队伍内开展“晒比评”活动2次,提出改进措施16条,激励干部担当,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内部管理,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定期对“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三资”管理台账,理顺产权关系,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收入合规、用途合理、账物相符。
探索多元发展,“绣”出集体经济发展“驱动力”。坚持“一村一品一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党建引领 实体兴村 农旅融合 人才驱动”的发展新模式。通过能人带头、资源挖潜,带领群众在大棚种植“一茬变两茬”,做到每个大棚的销售额连续两年增幅,有效解决土地紧缺难题,提高全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针对食用菌大村,完善了村级阵地周边基础设施,整修农业设施。2024年以来,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180亩,年种植食用菌近200万余棒,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陆东旭 石丹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