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杜村乡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特色,以党建引领全域旅游提质升级为主线,围绕“一山一水”强化全域农文旅资源的梳理和整合,进一步擦亮“乡村美游客醉”的醉美杜村新蓝图。
“治山理水”先行,释放绿色动能。全方位治“山”。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完成人工造林215亩,保持打击违规野外用火高压态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丰富林地资源,种植林下黄精540亩,建立九华黄精原种育苗基地1处。全流域“理”水;以“河长制”为抓手,围绕乡重点工作,打出“清淤疏浚、拆违控违、水体环境治理”的组合拳。借力“农村改水改厕”,从源头上净化水资源,改善农村面貌。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九华河杜村段防洪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九华河干支流两岸防洪及河道蓄水保水能力,同步提升区域生态水环境品质。全覆盖护“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村为单位,2024年以来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40余场,通过广泛宣传水法、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显山露水”铺垫,凸显乡村魅力。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契机,以环境提升、产业发展为抓手,加强建设管理,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家园,推动绿水青山向农家庭院延伸,让“村”貌有看点。截至目前,2023年度五阳与垅上2 个中心村已完成所有建设任务,2024年度河东活树中心村建设规划已通过县局评审,目前户厕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污水管网与弱电下地同步施工中。深入挖掘生态、康养、旅游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先后引入情缘谷漂流、陌上星空、山栖谷隐等文旅项目,以“康养 医养 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以“康”为主体、“养”为特色、“游”为补充的康养旅游产业格局,同步持续做好项目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作,提升游客进入体验感;让“村”游有特点。
“游山玩水”助力,旅游经济提质。聚焦“党建 ”,探索新路线。充分发挥“厚德上峰”“质朴五阳”“多彩红光”等党建品牌载体作用,依托杜村乡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挖掘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治理等案例点位,串珠成链形成3条乡村干部实践学习路线;打造精品村,推出新模块。以红光村和美乡村精品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发展乡村研学和特色民宿经济,丰富夜游业态,拉长旅游链条,让“欢迎游客来”向“让游客留下来”转换。打好“九华牌”,融入“大黄山”。结合池黄高铁开通,推出“乘着高铁来见你”体验式旅游活动,如结合康养修身元素的古道健身活动、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结合乡村旅游元素的农耕文化节系列活动等等,吸引众多包括长三角在内的省内外游客驻足观光,进一步擦亮“醉美杜村”底色。2024年以来,沪苏浙等地游客过境上九华或来杜旅游人数近20000人次。

